文言文字典,文言文翻译,文言文常用字大全,文言文汉字辞典
- 紧是什么字,紧字作何解,紧字的解释
-
jǐn
①<形>“松”反面。傅毅《舞赋》:“驰~急之弦张兮。”
②<形>坚固;牢固。《管子?问》:“钩弦之造,戈戟之~。”
③<形>密实;紧密。《范进中举》:“牙关咬~,不省人事。”
④<形>急;猛。《长亭送别》:“碧云天,黄花地,西风~,北雁南飞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洒是什么字,洒字作何解,洒字的解释
-
sǎ
①<动>撒水于地。《史记?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夜~扫,早帐具至旦。”
②<动>散落;抛落。郭璞《江赋》:“骇浪暴~,惊波飞薄。”
③<动>挥写。《文心雕龙?养气》:“~翰以伐性。”
④<代>表示自称。咱,我。《水浒传》:“~家是经略府提辖。”
xǐ
①<动>通“洗”,洗涤。《三国志?魏书?管宁传》:“夏时诣水中澡~手足。”
②<动>分流。《史记?河渠》:“九川既疏,九泽既~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釭是什么字,釭字作何解,釭字的解释
-
gāng
①<名>车毂中用以穿轴的金属孔眼。刘向《新序?杂事二》:“淳于髡曰:‘方内而员~,如何。’”
【又】形状如釭的东西。《汉书?赵皇后传》:“壁 带往往为苋金~,函蓝田壁、明珠、翠羽饰之。”
②<名>油灯。谢朓《同咏坐上所见一物王融幔诗》:“但愿置樽酒,兰~当夜明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酪是什么字,酪字作何解,酪字的解释
-
lǎo
①<名>醋。《礼记?礼运》:“以亨以炙,以为醴~。”
②<名>乳制羹状食品。《后汉书?乌桓传》:“食肉饮~,以毛毳为衣。”
③<名>酪状食品。《汉书?王莽传下》:“分教民煮草木为~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海是什么字,海字作何解,海字的解释
-
hǎi
①<名>百川汇聚处;大海。《劝学》:“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~。”
②<名>大湖。《兵车行》:“君不见青~头。,古来白骨无人收”
③<名>比喻事物多而广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下盼诸峰,时出为碧峤,时没为银~。”
【海客】1、航海的人。2、浪迹四方的人。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髟是什么字,髟字作何解,髟字的解释
-
biāo
<动>长发下垂。潘岳《秋兴赋》:“斑鬓~以承弁兮,素发飒以垂领。”
piáo
<名>长髦。马融《长笛赋》:“寒熊振颔,特麚昏~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饬是什么字,饬字作何解,饬字的解释
-
chì
①<动>整治,整顿。《诗经?小雅?六月》:“戎车既~。”《汉书?燕刺王旦传》:“~武备。”今有双音词“整饬”。
②<形>谨慎。《宋史?程元凤传论》:“程元凤谨~有馀而乏风节。”(乏风节:缺少气节。)
③<动>通“敕”。告诫。《汉书?黄霸传》:“宜令贵臣明~长吏守丞。”(明:明白地。)《汉书?五行志上》:“又~众官,各慎其职。”(慎:谨慎,指慎守。)
【饬躬】同“饬身”。正已。也作“敕躬。”《后汉书?冯衍传下》:“于今遭清明之时,~力行之秋,而怨仇丛兴,讥议横世。”
【饬正】整饬而使端正。《汉书?谷永传》:“昔舜~二女,以崇至德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糅是什么字,糅字作何解,糅字的解释
-
róu
①<形>杂;错杂。《九章?怀沙》:“同~玉石兮,一概而相量。”
②<名>杂饭。枚乘《七发》:“滋味杂陈,肴~错该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辂是什么字,辂字作何解,辂字的解释
-
lù
<名>绑在车辕上用来牵引车子的横木。《史记?刘敬传》:“娄敬脱挽~。”
【引】<名>车子。《论语?卫灵公》:“乘殷之~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崎是什么字,崎字作何解,崎字的解释
-
qí
见“崎岖”。
【崎岖】山路高低不平。比喻处境困难。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讽是什么字,讽字作何解,讽字的解释
-
fěng
①<动>诵读;背诵。《汉书?艺文志》:“太史试学童,能~书九千字以上者,乃得为吏。”
②<动>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中的“讽”。《张衡传》:“衡乃拟班固《两都》作《二京赋》,因以~谏。”
③<动>讥讽;讥刺。刘基《卖柑者言》:“而托子柑以~邪?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色是什么字,色字作何解,色字的解释
-
sè
①<名>脸色;表情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举欣欣然有喜~。”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后之~少解。”
②<名>女色;美貌的妇女。《货殖列传序》:“耳目极声~之好。”《柳毅传》:“毅怪视之,乃殊~也。”
③<名>容貌。《琵琶行》:“年长~衰,委身为贾人妇。”
④<名>色彩;颜色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秋水共长天一~。”
⑤<名>天色;景色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两峰秀~,俱可手揽。”
⑥<名>种这类。《北史?长孙道生传》:“客内无此~人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授是什么字,授字作何解,授字的解释
-
shòu
①<动>授予;传授。《师说》:“彼童子之师,~之书而习其句读者。”
②<动>授予;给予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~璧,相如因持璧却立。”
③<动>任命;被任命。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“如今且说贾雨村~了应天府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稀是什么字,稀字作何解,稀字的解释
-
xī
①<形>稀疏;疏。《归田园居》:“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~。”
②<形>稀少;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贱妾留空房,相见常日~。”
③<形>稀薄;不稠。白居易《苦雨》:“叶湿蚕应病,泥~燕亦愁。”
④<副>表示程度深,用在“烂”、“松”等形容词前。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“那薛公子便喝令下人动手,将冯公子打了个~烂,抬回去三日竟死了。”
【稀年】七十岁的代称。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瞑是什么字,瞑字作何解,瞑字的解释
-
míng
①<动>闭(眼睛)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则我这双儿鹘鸰也似眼中睛,应不~。”《狼》:“久之,目似~,意暇甚。”
②<形>视觉不清。《晋书?山涛传》:“臣耳目聋~,不能自励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酝是什么字,酝字作何解,酝字的解释
-
yùn
①<动>酝酿。曹植《酒赋》:“或秋藏冬发,或春~夏成。”
②<名>酒。梅尧臣《永叔赠酒》:“天门多奇~,一斗市钱千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讼是什么字,讼字作何解,讼字的解释
-
sòng
①<动>争辩;争论。《盐铁论?利议》:“辩~公门之下。”
②<动>诉讼;打官司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迩来狱~,情稍重,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。”
③<动>告状;申告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又某氏以不~其子,左右邻械系入老监。”
④<动>替人辩冤。《汉书?陈汤传》:“太中大夫谷永上疏~汤。”
⑤<动>责备。王安石《感事》:“内~敢不勤。”
⑥<形>公开。《史记?吕太后本纪》:“太尉尚恐不胜诸吕,未敢~言诛之。”
⑦<动>通“颂”颂扬。《汉书?冯奉世传》:“杜钦上疏,追~奉前功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牺是什么字,牺字作何解,牺字的解释
-
xī
<名>古代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~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
【牺牲】古代祭祀用的牛、羊、猪等牲畜。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席是什么字,席字作何解,席字的解释
-
xí
①<名>席子;用草、竹篾、苇篾等编织的坐卧铺垫的用具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结发同枕~,黄泉共为友。”
【又】<名意动>以……为席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微指左公处,则~地倚墙而坐。”
②<名>席位;坐位。《口技》:“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~。”
③<名>酒席;筵席。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“瑜命撤~,诸将辞出。”
④<名>船帆。李白《梁园吟》:“我浮黄河去京阙,挂~欲进波连山。”
⑤<动>凭借;倚仗。《汉书?刘向传》:“吕产禄~太后之宠,据将相之位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- 晷是什么字,晷字作何解,晷字的解释
-
guǐ
①<名>日影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白日未及移其~。”
②<名>时光;时间。潘尼《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》:“寸~唯宝,岂无玙璠。”
③<名>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。《晋书?鲁胜传》:“冬至之后,立~测影。”
④<名>通“轨”。《汉书?叙传》:“应天顺民,五星同~。” - 分类:文言文字典
文言文字典,古代汉语文言文辞典
文言又称作古代汉语,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,文言文的特点是言文分离、行文简练。
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,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。
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,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,注重典故、骈骊对仗、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,包含策、诗、词、曲、八股、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。